《中国改革报》:开源与节流并重 把“水杯”端在自己手里--北京pg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G电子·(中国)人生就是博

    欢迎您访问pg电子集团网站!

    NEWS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改革报》:开源与节流并重 把“水杯”端在自己手里

    文章来源:中国改革报     作者:付朝欢 高弘杰

    2021-07-09
    返回列表

    破解缺水难题有两条途径:节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实为“节流”;海水淡化利用,意在“开源”

    6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举行6月新闻发布会。图为委新闻发言人孟玮邀请现场记者提问。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高弘杰 摄)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年缺水约500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短板。”

    在国家发改委6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回应了两个关于“水”的问题:一问目前我国节水潜力有多大,在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方面进展如何;二问我国目前海水淡化利用情况。问答之间,破解缺水难题的两条途径便“浮出水面”——节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实为“节流”;海水淡化利用,则意在“开源”。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多个文件,还就污水资源化利用多次调研以及召开现场会。

    节水,让调水更有意义

    北京,五棵松地铁站。站台之上,列车年复一年穿梭呼啸,乘客日复一日来往匆匆;站台之下,仅3.67米处,两条内径4米的输水涵道穿行而过,南水由此奔腾北上。

    暗涵下穿北京五棵松地铁站示意图

    我国水资源分布呈现“北缺南丰”的特点。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养育着全国8%的人口,贡献了全国10%的GDP,但人均水资源量却远远低于国际标准中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红线”。

    为解水困,国家投资千亿元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十万建设大军长期辛勤劳动,沿线动迁移民40万人,工程之巨、付出之大,古今中外史无先例。随着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相继建成,40多座大中城市 260多个县区用上了优质水,直接受益人口超1.2亿人。

    “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2020年11月,席大大总书记前往位于江苏扬州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江都水利枢纽考察,叮嘱“调水和节水这两手要同时抓”。

    今年5月,总书记在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考察时,再次强调要“重视节水治污,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从总书记的足迹可以看到“节水”“治水”的深意。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节水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0年,全国城市节水量累计达到453亿立方米,相当于5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年调水量。

    节水,让调水更有意义。据测算,一个水龙头一秒钟漏一滴水,一年便会浪费掉360吨水。任由跑冒滴漏的现象发生,必将造成触目惊心的水资源浪费。除了拧紧“水龙头”防止长流水,还要一水多用、回流利用。

    《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提出,要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认识节水的重要性,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深入推动缺水地区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有测算表明,从现在起到2035年,通过在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等方面加大节水力度,全国节水潜力可以达到600亿立方米。”孟玮表示,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作出努力,进一步提升节水意识、节水观念,节约每一滴水。

    污水资源化是首要的节水战略

    翠湖新水源厂是北京市第一家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水厂,采用的是国内自主创新研发的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每天处理的污水量达2万吨左右。市政污水被处理成国家Ⅲ类水的标准,为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南沙河提供生态补水,同时还为周边提供城市绿化用水。

    北京翠湖新水源厂

    “为应对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北京市除了加强生产生活节约用水、加强外调水利用等措施外,提出了‘向污水要资源战略’,积极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再生水已成为北京市稳定的‘第二水源’。”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来现余表示。

    目前,北京市的再生水使用量全国第一。2020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占年度水资源配置总量近三成。再生水用水途径已由绿化、洗车、冲厕逐步推广到工业、河湖环境及道路浇洒。

    “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状况,但应作为‘最后一个’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手段。”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pg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给出了他的排序,“可以前置的选项包括:寻求科技创新力量、挖掘本地水利资源、污水资源化利用。”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污水资源化利用现场会上强调说,“要提高认识,站在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高度,把污水资源化利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我国有多少污水可以资源化?根据2019年测算的数据,我国有城镇污水750亿吨、农村污水250亿吨,可以进行资源化的污水为总量为1000亿吨。随着城镇化进程,这一总量还将不断增加。

    然而,我国再生水利用水平总体不高。2019年,我国再生水利用量不足城镇污水排放量的15%。根据《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

    文剑平告诉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近年来,国内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在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上已取得长足进步,具备经济性。他呼吁,进一步加大公共资源领域的改革力度,给企业创新营造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

    毫无疑问,污水处理行业将从“静脉”产业升级为“动脉”产业,污水资源化将催生一个万亿元级的新产业。

    海水淡化为沿海城市解“渴”

    守着大海没水喝?这是不少沿海城市面临的“尴尬”。数据显示,我国沿海11个省(区、市)的55个地级市中有51个为缺水城市,12个海岛县全部为缺水县。

    “海水淡化作为重要优质增量水源,对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保障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海水淡化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突破口,海水淡化已得到大规模利用。

    目前,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3个,全国海水淡化总能力约为每日165万吨。根据《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部署,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每日290万吨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每日125万吨以上。

    “制定这一目标,综合考虑了沿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海水淡化利用需求量大,我国拥有较强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设计建设能力,产业链较为完整,规模化利用已具备较好成本效益等因素。”国家发改委上述负责人解读说。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色列之所以能做到1/3的供水都来自海水淡化,原因很简单——经济可行。从经济上考虑,对于北方沿海缺水城市,海水淡化应成为首选。因为相比于远距离调水,海水淡化的成本要低很多。

    据了解,海水淡化采用高压反渗透技术,电力成本构成了海水淡化厂的重要运营成本。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设备国产化程度提高、规模化应用以及产业链延伸,我国海水淡化制水成本呈不断下降趋势,有些项目的高负荷供水时单位能耗已低于3.5度/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青岛董家口海水淡化项目

    在青岛,由pg电子和青岛水务集团联合投建的青岛董家口海水淡化项目,由于关键技术和设备实现国产化,使得吨水处理价格降幅达30%左右,售水价格为4.25元/立方米,已经与自来水生产成本相近。这一项目也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反渗透膜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及应用示范项目”。

    但不容否认的是,我国海水淡化总体规模相对较小,还存在相关标准规范不衔接、激励措施不足等问题。为此,近日印发的《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在激励措施、税费、金融、投资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政策体系的相关措施。

    “后续,我们还会推动文件的落实,特别是把激励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取得实效。”孟玮表示。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付朝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生命科学园路23-2号pg电子大厦   电话:010-80768888  传真:010-88434847  京ICP备060052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623号  技术支持:蒲公英长沙网站建设

      友情链接: